西安市委外办参加“西安交通大学-中东欧高校合作交流视频会议”

6月18日下午,西安交通大学-中东欧高校国际合作与交流视频会议召开。会议以“团结、合作、发展”为主题,来自保加利亚、捷克、爱沙尼亚、希腊、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塞尔维亚的18所友好合作高校的校领导以及5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市委外办主任强盛、市教育局副局长闫秀斌、市友协秘书长曹燕萍应邀出席会议。

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郑庆华首先代表西安交通大学欢迎来自中东欧地区合作高校的校长及代表,并介绍了西安交通大学近些年的发展成果和科技创新情况。

随后,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沈雪松在发言中表示,在共建“一带一路”和“17+1”合作机制下,中国与中东欧各国在各领域合作持续加强。交流协会作为中国-中东欧高校联合会中方秘书处联合欧方秘书处举办了一系列活动,推动了两国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

市委外办主任强盛代表我办向中东欧高校推荐西安时提到,在两千多年前,有一位“西迁”的行者,他的名字叫张骞。他从古长安出发,率领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中国通往西方的南北道路,后来的人们习惯的称它为“丝绸之路”,而它在东方的起点,就是西安。西安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拥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以及开放包容的城市基因。西安也是一座教育科技之城、时尚活力之城,热忱希望与来自中东欧的朋友们加强合作,并将提供一切便利为来到这座城市访问学习的朋友们做好服务。我办将继续保持同中东欧国家城市的紧密联系,为驻地高校的合作牵线搭桥,为提升西安高校教育国际化水平贡献力量。

会议期间,9个国家的18所高校通过视频形式交流经验,分享成果、探讨合作,加深了彼此友谊。

本次会议,在共建“一带一路”和中东欧“17+1”合作机制背景下召开,是西安交通大学同中东欧各国在教育领域的又一次具体合作,更是实现我市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创新的重要举措。上世纪50年代,“西迁精神”孕育了现在的西安交通大学,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安交通大学考察时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近年来,西安市借助“中东欧17+1”平台,进一步加强同中东欧城市间的合作。13条始发西安的中欧班列中,已有10条途径中东欧重要港口,并于去年年底开通了西安—布达佩斯的直航航班。我市目前同中东欧6个国家的6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或友好交流城市关系。特别是疫情发生以来,西安市向大特尔诺沃、雅西、克拉古耶瓦茨等中东欧友好城市发去慰问信,向疫情严重城市和地区捐赠抗疫物资,与中东欧城市守望相助、共克艰难。